漳州:发挥文化润心作用厚植未成年人爱国爱乡情感
在系列活动中,儿童潜移默化地接触和感受闽南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,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,增进了乡土情感和民族自豪感。
漳州市幼儿园邀请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走进校园■◆★◆◆★,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。上演的剧目《大名府》是漳州布袋木偶剧团的拿手好戏,剧中穿插顶碗■■★■◆、转碟、寻檀、走绳等杂耍表演。此外,木偶儿童剧《两个猎人》活灵活现◆◆◆◆,让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■■★★★◆。演员们还现场教学如何用手指操控◆◆■■,带领幸运小观众操作布袋木偶★◆◆,感受一把◆■★■■◆“木偶师”的乐趣。
“天黑黑,要落雨……”闽南话早操《天黑黑》由幼儿园老师集体编创,用闽南文化涵养童心◆◆■★,促进多元文化在校园内的融合与发展■★★★◆。近日★★★◆,龙海区浮宫镇中心幼儿园下兴分园学生欢快地演绎闽南话早操,儿童们手里拿着圆圆的小簸箕,时而上下翻动★◆■■■◆,又蹦又跳,尽显童趣。节目的早操道具采用竹编簸箕◆■★★,簸箕上面的装饰图案,以龙海区浮宫镇田头古厝◆★■■★★、郑家大院独特的闽南建筑和浮宫杨梅来创作绘制。该幼儿园近来还通过律动《红砖古厝》、操节《十二生肖》■◆、歌表演《丢丢铜》、跑操《天黑黑》、放松《听讲古》等活动,促进幼儿增强心肺功能,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。
3月25日,该学员“学前红烛”志愿服务队在芗城区夏商书香名苑小区开展■◆★★■◆“漳花绘语”水仙花原创绘本故事推广活动,志愿者小黄老师用闽南语为孩子们讲述绘本故事■■,志愿者们还通过手工制作、闽南语童谣传唱等讲述故事。20多位孩子围坐一堂,时而认真聆听,时而开心互动★★◆★◆,时而传出阵阵童谣声。在手工体验区,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制作水仙花剪纸、黏土塑形、水仙花绘画■★★■。活动吸引了200余名市民参与。此次活动是漳州市未成年学生传承文化根脉、践行志愿精神、共筑文化自信的生动实践,让学生和社区孩子以活动为媒,深入了解特色乡土文化。
作为“中国水仙花之乡◆★★★■”,漳州水仙花文化源远流长。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师生历时一年精心创作了原创绘本《漳花绘语》。该绘本以生动活泼的绘画风格和通俗易懂的语言,讲述水仙花的生长故事和文化内涵。
连日来★■◆★★,漳州各地各校纷纷开启丰富多彩的■◆“春日课堂”,让学生从学校■★■★“小课堂”走向自然■■◆★、社会“大课堂★■”◆★■★◆◆。市实小古雷分校四◆◆★◆、五、六年级师生开展“相约春天★★■★■”主题活动,活动涵盖师生诗歌朗诵会、诗歌创作以及绘画等★◆■。在诗歌朗诵会上,老师与孩子们声情并茂◆◆,用抑扬顿挫的语调,展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。老师还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,到户外进行诗歌创作■■,用灵动的笔触抒发对自然的赞美★★■◆★◆。在绘画活动中◆◆★,老师组织部分学生到操场,用五彩画笔,勾勒出繁花盛开、万物复苏的春日美景。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★★■◆★,还帮助学生在广阔天地中收获知识、提升素养、开阔生活视野◆★◆◆■。
2025年以来,漳州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以一系列经典诵读◆★★◆■、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为载体,为未成年人搭建了一个又一个学习■■、体验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,引导未成年学生爱国爱乡、热爱大自然★★■◆,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传承发展■■■★◆。
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歌仔戏(芗剧)代表性传承人郑娅玲老师,从歌仔戏的历史渊源、表演技巧到服饰道具◆◆◆■,为学生们上起一堂有趣的“戏曲课★■■★”。孩子们还穿上戏服■■◆★◆,体验歌仔戏表演,与古老艺术形式进行“跨时空”对话。活动还安排闽南语古诗吟诵,学生们用闽南语朗诵一首首经典古诗■★■■,配上歌仔戏独有唱腔★★■◆★,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戏剧完美融合,展现出歌仔戏独特韵味。观众也被“小演员”的热情和才华感染,喝彩声此起彼伏■★◆。学生们不仅领略了歌仔戏的独特魅力,更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歌仔戏作为闽南地区的传统艺术形式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。近日,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组织了一场■■★◆★“高雅艺术 以美育人★★◆■”系列活动之歌仔戏专题活动★★■。